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633005, 21227004, 21321062)等资助下,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斌课题组利用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ip-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TERS)技术以3 nm(纳米)的空间分辨率对Pd/Au(111)双金属模型催化剂表面进行拉曼光谱成像,成功地表征了该模型催化剂表面不同位点的电子与催化性质,相关研究成果以“Probing the electronic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a bimetallic surface with 3 nm resolution(3 nm空间分辨率探测双金属表面电子与催化性质)”为题,于2016年11月21日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nano/journal/vaop/ncurrent/pdf/nnano.2016.241.pdf。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发现者之一,美国西北大学的范达因(Van Duyne)教授在同期News & View中以“Raman Spectroscopy: Tipping point(拉曼光谱:点到要点)”为题指出,“Tip-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pography and the chemical activity of individual surface sites(针尖增强拉曼光谱可用于表征单个表面位点的表面形貌与化学活性的关联)”。
催化是能源转换、环境保护、化工合成等领域中的重要过程,理性设计与可控合成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剂一直是催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从原子、分子水平表征、理解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及表界面构效关系。光谱技术由于可以提供催化剂表面分子水平的信息而在催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可以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近场光谱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TERS可以同时提供研究体系表面形貌与拉曼光谱信息,并获得高达亚纳米的极致空间分辨率。TERS可以克服传统光谱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低,仅能提供平均信息的问题,有望在纳米甚至原子尺度表征催化剂表面局域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联。
任斌课题组成员与合作者构筑了具有明确表面原子结构的Pd/Au(111)双金属模型催化剂,以异腈苯为拉曼探针分子,通过TERS成像获得互相关联的STM形貌与TERS光谱,从而表征出不同表面位点的电子性质与催化性质。研究发现,与吸附在Pd平台位(terrace)上的异腈苯分子相比,吸附在Pd台阶位(step edge)的分子NºC叁键削弱,振动频率降低,也导致该分子在台阶位更容易发生氧化。该现象得到理论计算结果的支持,即台阶位Pd原子的d带中心提升,与异腈苯分子具有更弱的d-s作用和更强的d-p*反馈作用,削弱NºC键强度。该工作展示TERS能够在实空间上明确地解晰催化剂表界面构效关系,有望发展为原位表征催化剂表面结构及反应过程与机理的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