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我国学者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时间: 2016年12月22日 10:36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作者:编辑: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点击: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91339117,81130002)等的资助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黄聿教授与天津医科大学朱毅教授的研究团队联合攻关,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grin-YAP/TAZ-JNK cascade mediates atheroprotective effect of unidirectional shear flow(整合素-YAP/TAZ-JNK级联反应调控单向剪切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为题于2016年12月7日在Nature在线发表,并配发了述评。论文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926730。该成果在预防和治疗血管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重大医学价值。

 

  血管内皮细胞是形成血管内壁表面的细胞层,不断受到血液流动机械力的冲刷,不同的剪切力会引发不同的细胞应答,如果出现异常就会引发血管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YAP/TAZ是细胞内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癌基因,处于Hippo信号通路下游,有研究表明YAP/TAZ的活性受到不同血流动力模式的调控,但其在血流动力学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的作用尚不清楚。黄聿和朱毅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层流带来的剪切应力能够抑制YAP/TAZ的活性,减弱JNK信号传导和相关炎症基因的表达,可减少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反之,湍流则会增加YAP/TAZ的活性,从而造成炎症的发生。

  该研究成果不仅阐明细胞转录调控因子YAP/TAZ与血管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找到了新靶标;并且还发现降脂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能够抑制YAP/TAZ的转录激活,拓展了心血管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运用。

本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邮编:430079,电话及传真:02767862377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